遲遲無人埋單的長安新能源,在近8個月后無奈宣布終止增資擴股申請。
6月12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6月11日長安汽車向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申請,暫時終止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長安新能源)公開掛牌增資引進戰略投資者事項。其實自今年2月28日起,長安新能源增資項目因無法找到合適的戰略投資者,就已進入延期公示階段。
長安汽車方面表示,在終止此次增資擴股申請后,公司將進一步優化新能源科技公司混改方案,擇機引入社會資本,增強新能源科技公司核心競爭力,穩步推進公司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
51%股權無人接盤
長安新能源作為長安汽車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試點,近年來一直在為其新能源業務獨立而奔走。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曾表示,“將新能源板塊拉出來單獨打造,可以借助外來資本。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長安新能源是其感興趣的方面。其次,借助外來力量也能夠降低風險并能保證資源的充足。”
2017年10月19日,長安汽車宣布正式啟動“香格里拉計劃”,發布了其在新能源汽車平臺、汽車分時租賃、產品研發方面的最新動態,并表示將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并向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2018年8月,長安汽車將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關資產,劃轉給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包括長安汽車擁有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關的部分固定資產、存貨、其他應收款以及專利、專利申請權、軟件著作權和技術秘密,劃轉至全資子公司長安新能源公司。無疑,新能源業務已成為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的重要一環。
為了增強長安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10月長安汽車決定引入優質社會資本,以進一步推動“香格里拉計劃”的加速落地,助推新能源汽車業務加速發展。據了解,自2018年10月22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以來,長安新能源增資項目曾吸引了200余家投資者參與商談,長安汽車的計劃引入不少于3家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按照彼時計劃,該次增資擴股擬以現金方式進行,增資的股權比例不低于51%。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新能源科技公司的股權比例不超過49%。按照當時的規則,投資人不少于3家,合計認購新增注冊資本不低于10304.0816萬元,對應增資后合計持股比例不低于51%(單個投資人投資金額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持股比例不超過30%)。
資料顯示,長安新能源注冊資本將從9000萬元,增加到20204.0816萬元以上。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按照9900萬元注冊資本,長安新能源對應的每元注冊資本凈資產即為12.29元,在不考慮溢價的情況下,新增注冊資本10304.0816萬元,對應的資金即達到12.66億元以上。
根據長安新能源的增資計劃,長安汽車持股比例不超過49%;新增股東合計持股比例不低于51%,其中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30%。這意味著,長安汽車仍是新能源公司的最大股東。據了解,進入2019年后,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退坡及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趨緩,長安新能源的意向投資者在兜底承諾、資產獨立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趨于保守,在涉及到改革的一些核心條款上主要投資者與長安汽車產生了分歧。為了最大化保護國有資本和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長安汽車決定暫時終止此次增資項目,優化融資方案。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為,對于投資方來講,注重的是企業發展空間以及未來獲得的回報。目前來看,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以及長安汽車國有企業身份,引進新的投資方如不能完全的把控股權交出去很難有人為此埋單。
新能源業務下滑嚴重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新能源汽車的資本進入退潮,但國企在吸引資本方面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如擁更多的資源以及政策上的扶持,但是長安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自主品牌、長安福特等多板塊都比較艱難。
根據長安汽車發布最新銷量數據,今年5月,長安汽車集團總銷量為銷11.35萬輛,同比下滑34.7%;1至5月,長安汽車銷售68.36萬輛,同比下滑32.9%。前5個月長安福特累計銷售5.9萬輛,同比下滑70.3%,自主品牌長安汽車累計銷售25.53萬輛,同比下滑29.9%。作為增資擴股對象的長安新能源表現仍乏力,5月銷售僅4473輛,相與去年同期7050輛同比大跌53.5%;1至5月累計銷量1.77萬輛,同比下滑20.6%。
從長安汽車此前發布的“香格里拉計劃”看,目前新能源業務發展的遠不如預期。此前計劃提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2025年前將研發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推出33款新能源產品,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累計推出涵蓋小型車到高性能跑車的全譜系車型,并將停止生產傳統意義燃油車型。但目前長安新能源項目進展緩慢,目前名義上在售的新能源產品有5款,但據公開數據顯示,奔奔EV和逸動PHEV分別自2018年9月和2019年1月起銷量為0。此外,新能源專用平臺也遲遲未見蹤影。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布局新品牌、成立合資公司等舉措,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腳步,顯然有些跟不上節奏。
新能源業務的停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長安汽車集團整體的發展勢頭。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面臨了總營收、凈利潤的雙下滑,其中凈利潤虧損的缺口更是擴大至21億元。這也是繼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之后,長安汽車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虧損。這其中,長安自主及合資板塊的銷量雙下滑,都直接影響著長安汽車的盈利能力。
從此次新能源增資項目暫?梢钥闯,長安向新能源轉型異常艱難,如何提振銷量、優化融資股比方案、引進優質投資者都是長安新能源未來必須要邁過的一道道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