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設備,胡麻油的品質和產量都提高了。”7月24日,國網蘭州新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客戶進行回訪時,蘭州新區晶鑫榨油廠楊先生贊口不絕。
近年來,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大力開展電能替代工作,拓廣度、挖深度,多措并舉推進電能替代發展。目前,甘肅省電能替代已涵蓋鄉村電氣化、商業餐飲行業電氣化、工業鍋爐及自備電廠、交通運輸以電代油、城鄉居民電氣化、“煤改電”電采暖改造等各領域,電能替代工作取得成效。
全電制油助胡麻油飄香萬里
來到蘭州新區秦川鎮,蘭州新區晶鑫榨油廠的榨油車間正“淌金流銀”,彌漫著胡麻油的芳香。傳統榨油提煉方式技術落后、人工成本高、個體技術參差不齊,目前已無法滿足“自動化”“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嚴重限制了本地胡麻油生產的發展。
國網蘭州新區供電公司主動與客戶聯系,做好跟蹤,同時關注客戶的生產工藝、流程及用能情況,充分掌握用戶需求,確保對存量及新上用戶的情況做到胸有成竹,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電能替代解決方案。目前,新上胡麻炸油坊生產用戶電氣化改造已實現3家,蘭州新區晶鑫榨油廠就是其中受益的用戶。
“經初步測算,之前做破殼脫殼、篩籽炒籽、手工榨油等工作,要雇傭6個人,電氣化改造后我只需要3個人了,年節約人工成本大約21萬元。”楊先生說,最大的優點還是提高了胡麻油的品質。
現在烘干、脫殼、壓榨、提煉一套流程下來全自動化,解決了手動處理溫度、濕度不好控制的問題,50公斤胡麻籽出油量從7.5至10公斤提升到了近15公斤。
全電養殖讓污染物變廢為寶
“通過電氣化養殖,豬舍的衛生條件改善了,環境治理成本可以降至1200元左右,一年公司總共能節約成本近12萬元。”在蘭州市皋蘭縣水阜鎮長川村的甘肅新名都畜牧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寶藝對豬舍養殖電能替代帶來的實惠也頗有感觸。
以前,養豬場的環境治理是吳寶藝的煩惱,豬舍清潔、糞便處理等工作在環保令政策日趨嚴格的情況下,維護成本也相應越來越高,每月估算成本在9500元左右。
2021年在國網蘭州新區供電公司對轄區內的養殖企業進行了全面普查后,制定電能替代重點目標企業名錄,并主動向吳寶藝介紹電氣化全流程生產技術的優越性,向他介紹了當地示范企業成功案例,讓吳寶藝堅定了做電能替代項目的信心。
如今,豬舍養殖電氣化后,不但可以實現供喂料、自動飲水、定時光照、自動刮糞、消毒等養殖全過程自動化,還可以讓豬舍內產生的糞便自動收納后降解加工成高端有機肥料,供給園林使用,使養殖過程閉環,讓原本頭疼的污染物“變廢為寶”,極大保障了空氣質量與人豬健康。
電能替代加持農牧養殖創新
一枚枚剛下的雞蛋沿流水線經過檢測、分重、裝盤后裝箱;3000多萬只肉雞在省慶陽市鎮原縣的溝峁墚壑散布的養殖基地里茁壯成長,上料、喂水、調溫、控濕、集蛋等一鍵操作;一車車雞糞運入有機肥廠,經過高溫發酵變成價值不菲的高效生物有機肥……這些畫面是甘肅圣越農牧肉雞產業全產業鏈發展養雞業的真實寫照。
“孵化雞蛋、養殖雞苗對于溫度的要求比較苛刻,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增加壞死率、死亡率,所以,在孵化過程中絕對不可以斷電!”圣越農牧包城瓜坪苗雞孵化中心負責人介紹,“早年行業多是采用人工喂養、使用鍋爐來控制室溫等,控溫難度極大,雞苗死亡率也比較高,同時還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早就該淘汰啦;而現在這種革新的養殖技術,采用純電來控制溫度,成活率、產蛋率由原來的75%、80%大幅提升,分別達到90%、95%以上,同時還基本消除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據了解,包城瓜坪苗雞孵化中心是甘肅圣越1.2億只白羽肉雞全產業鏈項目中的重要一環,在今年3月投產使用,總投資1.2億元,年可孵化種蛋1.15億枚,生產苗雞1億只。該孵化中心應用農業4.0全自動化流水線生產模式,配備智能箱體式孵化器,擁有先進的種蛋處理、落盤自動化和活胚鑒別等技術,實現了整個孵化流程的全自動化高效精準控制。圣越農牧擁有目前國內雞養殖企業最完整的產業鏈:飼料加工-祖代種雞-父母代種雞-孵化-商品代肉雞養殖-屠宰加工,電能這一便捷、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在企業品質管控中貫穿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為確保電能替代工作出特色見成效,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研判分析省內客戶結構及產業特色,制定“因地制宜、因類推廣、因戶施用”三因原則推進電能替代示范項目的儲備、打造、實施、推廣工作,挖掘電能替代重點推廣方向,全面打造電能替代“一戶一策”機制,從供電能力、電網發展、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等方面繪制了電能替代助力美麗鄉村藍圖。 (李春蓮 羅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