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海洋局公布了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結果顯示,監測海域海洋生物仍受到核泄漏事故影響,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福島核泄漏事故顯著影響。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對西太平洋及我國海域的影響,國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組織開展了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第二航次監測工作。圍繞核泄漏事故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對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氣、海水、海洋生物實施了監測。航次歷時30天,航程共計6300海里,監測海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
結果顯示,監測海域海水中銫-137、銫-134含量較第一航次有所下降,但仍顯著高于核泄漏事故前日本近岸海水背景水平;海洋生物仍受到核泄漏事故影響,且對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程度顯著增加。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福島核泄漏事故顯著影響。
國家海洋局將繼續加強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工作,及時發布監測信息,切實維護我國公眾的健康安全。(鄧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