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要想擴廣,解決好充電問題是重中之重。本報記者 王薇/攝
日前,全國乘用車聯合會針對媒體報道新能源汽車降溫表示,其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溫度從來沒高過。
第一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爭議影響了推廣。中國上百萬輛低速三輪或四輪電動車沒有充電樁也在運行,山東很多城市低速電動車的充電箱,僅相當于汽車備胎的應急作用,其價格包括安裝費也僅1000多元。私家新能源汽車充電,主要想用夜間半價電,目前加設充電樁基本不用變壓器增容。但必須把用于過夜的車位上設置充電樁,充電樁里要有定時充電開關和電表等設施。地方政府補貼這個投資項目,以一輛車按兩個充電樁計算,成本不足5000元。如果地方政府為每輛電動汽車投資1萬元,供電部門最少出對等的投資,那么加油站和社會停車場的充電裝置也會加快建設,就會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發電、供電部門也有錢可賺,不要再爭議私家車不接受的換電池或租賃電池等模式了。
第二個原因是地方政府保護,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海市的地方補貼政策至今沒有出臺,賣新能源汽車在上海拿不到補貼,其他地方新能源汽車目錄非本地產的新能源汽車多數也進不了目錄。因此,要取消地方政府的目錄,所有上目錄的新能源汽車都可以在5個試點城市賣,今后增加試點城市時,要先見到地方政府的承諾文件。
第三個原因是試點城市數量太少,應擴大試點城市,最好再擴大20個城市。
第四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現在研發的水平差距很大,應有一個約束,就是一個車型總計賣到2000輛以上,且沒有出過較大問題的新能源汽車,才能從5個試點城市擴大到25個城市。賣到兩萬輛以上全國放開賣。如果出現嚴重問題,在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并且經過嚴格驗收前,要停止銷售,并且重新計算升級銷量,以便把技術不過關的新能源汽車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
為加速新能源汽車推廣,乘聯會建議修改政策如下:
一、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補貼由國家承擔。地方政府不補貼,以便形成全國統一的政策,加速沒有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二、地方政府僅負責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的建設,通過地方政府給供電系統投資,能增加地方政府的GDP,因此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高,又可防止地方保護,這也應該是全國統一的政策。
三、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的支持,應針對連續兩年研發費超過主營業務收入3%的汽車企業,以便集中財力加快研發進程、降低成本,加速推廣的進度。
四、由于電池技術造成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短和使用環境的局限,目前應主要推廣以電動機為主要動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且應與電動車的補貼標準一致。
五、新能源汽車使用費很低,如果車輛可靠且價格降低,又有國家補貼,沒有必要再減免其他稅費。(記者 王薇)